俗称"朱泥"、"朱砂泥"。因其成陶后,色似"朱砂红"故名。产于宜兴任墅赵庄山,嫩泥矿层底部,质坚如石,其含铁量高,产量甚稀。矿土外观呈砖红夹色,以粘土为主的粉砂岩土,可单独成陶。红泥收缩率大,烧成温度在1080oC左右,常制小件器物。 七十年代中期,此种红泥甚缺,即改用川埠红泥加嫩泥替换,矿土呈土,石质坚硬,成陶与其相似。八十年代以伏东红泥制壶,其玻璃相重,烧成温度在1050oC左右,成陶后色朱红,声脆亮。 任墅赵庄红泥
相关推荐
如果你的珍爱紫砂壶不慎破碎,先别急着丢弃,因为它有可能通过锔壶这项古老的手工艺获得新生。 锔壶,是一项专门针对紫砂壶等陶瓷器进行修复或复原的手艺,虽然在现代已较为罕见,但其历史可追溯至宋朝。通过找碴对缝、定位点记、打孔、锔钉、补漏等一系列精细步骤,破碎的紫砂壶可以恢复原貌并重新焕发生机。 锔壶工艺对破损紫砂壶的修复需要经过严格的操作。首先,将碎片拼凑复原,确定锔钉的位置和数量。然后...
紫砂器的锡、金、银、铜包覆装饰,作为紫砂艺术中的一项传统装饰技法,历史悠久且独具特色。 其中,包锡工艺,人们习惯称之为“砂胎包锡”。这一技艺在清代中期的嘉道年间,由朱坚(石梅)所擅长。常见的表现形式有壶体全面包覆锡,或在壶体包锡的同时,壶嘴和壶把则镶嵌金、玉或红木等材质,以增添华美之感。随后,包金、包银、包铜工艺相继出现,时间上稍晚于包锡工艺...
2020年6月5日,中国紫砂壶艺术界的一代巨匠许四海因病离世,享年74岁。他生前曾言:“我乃茶人,毕生所求,唯茶一字。”许四海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紫砂陶艺家,更是一位慷慨的收藏家,他曾向各地政府及博物馆捐赠多件国宝级藏品,其中最为人称道的,便是那把被誉为壶中之王的“掇只 壶”。 一、壶王奇缘:从三万到亿万的传奇 上世纪80年代初,许四海在宜兴紫砂二厂任职期间,偶得一把珍贵的紫砂壶——“掇只 壶”...
原矿紫砂富含铁质,这一点是大家公认并无可置疑的。在紫砂进窑烧制时候,其实就是一系列的反应。 紫砂之所以呈现为红色的一部分,是因为富含铁离子,那么在烧制的时候,只有壶的表面可以和空气接触,所以才会起氧化反应,铁质被氧化成三氧化二铁,呈现红色。 而壶的内层是接触不到氧气的,在烧制过程中内部的含铁成分只有可能被还原成黑色的铁质,所以成灰黑色。 还原烧的原理就是如此,当窑内的温度到达一定程度之后...
在中国悠久的陶瓷历史长河中,美化陶器的技艺早在新石器时代便已萌芽。那时,先民们巧妙地运用压印、拍印和刻画等手法,为陶器增添了一份份独特的韵味。绳纹,这一经典的装饰图案,便是通过绳子在湿润的坯体上压印而成的,而其他各式各样的压印图案,则多源自以实物为模具的创意压印。 步入夏商时期,陶器上的印花纹饰更加丰富多彩,诸如饕餮纹、菱龙纹、人字纹、花瓣纹、云雷纹、旋涡纹、回纹以及连环纹等...
本次拍卖记录均为成交价 (成交价=落槌价+佣金15%) 本次拍品总数:117件 本次拍卖成交总额: RMB 10,087,800 成交率:65% LOT 1001 王星宇制玉堂春 起拍价:RMB 1,000 成交价:RMB 48,300 LOT 1002 林秀明制六竹居士套组 起拍价:RMB 1,000 成交价:RMB 64,400 LOT 1003 孙海制云隐壶 起拍价:RMB 1...
在紫砂成型的过程当中总有一些专业性的话语是大家所无法理解的,而每一步在制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亦有所不同,像是推墙刮底、推半墙、明针这些,还有在炼泥过程中出现的说法,像陈腐等,每一个步骤都是关键,其中要说到的是“明针”。 “明针”是宜兴紫砂壶成型工序,表面精加工的主要工具。更是紫砂工艺。极其重要的特殊的加工手法。明针的材质,以牛角制者为最佳及最普遍。因为了配合茶壶形状的不同,明针样式也是非常繁多...
2024年10月26日,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,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、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承办的“雕塑大系——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学科90年”展览开幕。此次展览系统梳理和回顾从1934年至今90年中央美术学院雕塑专业不断发展完善、从扎实迈向多元、从自我觉醒到学科自觉的艺术历程,展出了一大批承载民族精神内核、彰显中国时代风范、展现人民美好生活等具备“时代性”“人民性”“民族性”的经典巨作...
友情链接